权力论读后感
权力论读后感,权力是把双刃剑,下面是小编带咯的权力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权力论读后感【1】人,天生有一种对权力的冲动,尤其是在刚过自然状态之后。
这种冲动展现为两种角色;领导者与追随者。
领导者要有自信心和迅速决断的能力等。
追随者会迫切地需要领导者的产生,因为后者会给前者安全感,且领导者所需要的追随者,最好是乌合之众。
在权力的形成方面,作者主要讨论“治人形式”的权力,它分为:军队和警察的权力,宣传和权力和教育的权力。
治人形式的权力,按发展时期不同,又可分为传统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分为僧侣的权力和国王的权力。
僧侣代表宗教,在中世纪之前,它高于王权;在之后,王权高于教权,但王权必须控制军队才能得以维持。
接着讨论权力的另外一种分类,即革命的权力,经济的权力和支配舆论的权力。
详不细写。
我想着重谈一下“权力所的信仰”这一章,但限于水平,实在看不懂罗素先生的意思,只好简单叙述评论。
罗谈到,由狂热的信仰所的权力的胜利往往是适合的,然而,人们却普遍认为,信仰的一致对于国家的强盛是必需的。
尽管如此,信仰的狂热最终要归于平静,安定的生活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在“权力与道德准则”一章中,罗谈到,“常言道,人们是受其想像力的统治;然而 ……此处隐藏8367个字……/p>
例如讲到圣经故事,摩西十诫说不可杀人,但是这里的人仅包含犹太同胞,他们在对待其他民族时,也不乏宗族屠杀的故事。
又比如基督教十字军骑士对异教徒的屠杀。
“对于能够普及一般人的好事实行社会协作是可能的。
但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所形成的幸福是不能普及的”正如物质财富是可以不断积累的,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这种资源是永远也是有限的。
罗素希望“有权利的人的最终目的应该在于增进社会协作??全人类的协作”这也是我虚妄的心里话。
罗素觉得可以通过宗教和道德,以及改变政治经济环境两种手段来促进。
第十八章:对权力的节制
全部历史表明,也可想象得到,不能依赖少数人来照顾多数人的利益。
在不想推反手法的政府的限度内,如何保护少数是节制权力的一个主要方面。
仁慈的人民,即在儿童时代受过仁慈待遇、养成愉快心情、在青年时代又觉得世界是一个亲善场所的人民,是不会发展那种意味着联合起来大量屠杀人民的特殊种类的理想主义叫爱国主义或者阶级斗争等等的。
在任何实行独裁的地方,总是要趁年青人能独立思考之前,把一套信念灌输到他们脑子里去。
这些信念的贯注是经常而持久的,为的是希望年青人以后永远不能摆脱早年所受的教育的催眠影响。
毫无疑问,对于民主国家的公民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比从读报中找出事实真相的本领更为有用了。
这就是自由主义的观点与极权国家的观点之间的主要差别。
前者认为国家的福利最后寄托在个人福利上,而后者则认为国家是目的,个人仅是组成国家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其福利应该服从一个神秘的整体,这个整体其实是统治者利益的一件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