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
《雷雨》这篇课文上完了,让我特别欣慰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的回答是那么富有想象力,那么富于创新。从《雷雨》一课的教学效果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应该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 巧妙导入,激发兴趣,激活认知起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结果。”导入这一阶段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课文的愿望。在上课前,教师就借助猜谜语、录音创设与课文有关的雷雨情境,让学生回答听到了录音中的什么声音。很好地唤起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关雷雨的记忆,进而激发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这样做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学生认知的起点,新知的生长点。也合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为了体现小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彻底改变过去繁琐的提问、分析和讲解,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比如在教学1--3自然段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中生动逼真的雷雨前景象。让学生仔细看、认真听,并思考:雷雨前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之后我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把雷雨前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的朗读形式富于变化,有自由读、挑战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唤起了课文中所描绘的雷雨前的景象,并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教师抓住象声词“哗,哗,哗”,通过个人读、展示读、小组读、齐读,从逐步递加的人数及朗读的气势上,让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到雷雨一开始就下得大、猛。而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及时给予评价赏识,使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格外高涨。
二、 自主合作学习、自主质疑释疑。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自主质疑释疑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愿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活动中放开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4-6自然段时,借助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动画展现雷雨中的景象,让生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带着“雷雨在下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这一贯穿4-6自然段的中心问题去看动画,自主学习,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在学完4—6自然段后,教师注意给予学生提问的空间。学生提出了疑问:“树啊,房子啊,为什么看不清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好地解答了小伙伴提出的疑问,培养了学生自主质疑释疑的学习习惯。在雨后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去读,自主选择小伙伴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在互评互比的合作学习中能使读者和听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环节学生非常积极,"我来,我来"的声音此起彼伏,课堂气氛异常热闹!老师真不知该请谁好,从学生的反
应中可以看出,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效果很好。
四、创设情境,放飞想象,开拓创新意识。
在雷雨后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雨后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雨后的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想说、乐说、有话可说。在此基础上,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了许多生动鲜活的句子。最后,教师还创设雨过天晴后的情境,让生表演小动物是怎样出来活动的。学生的表演热情特别高。学生在这种特意创设的情景中,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创造性地表达心中所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在《雷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在旁相机给予一些学习的引导,因此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